广东木材工业发展战略
1 现状与趋势
广东木材工业初具规模,资本和技术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已完成产业发展的原始积累;
当前面临装备升级、产品换代、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文化提升的关键机遇期。
今后任务
提高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
积极引进和培育管理和技术人才;
打造一批世界级名牌产品;
培育一支企业家队伍;
提升木文化与企业文化;
发展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旗舰型企业。
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坐标图
根据城市化、平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社会生产力等指标计算的社会水平综合年代差,2001年我国与英、美、德、法、瑞典5国的差距超过了80年。
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水平图
北京、上海、天津、浙江、辽宁、广东、吉林、江苏、黑龙江、山西的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排在前10位。
出路
木材工业是资源高度依赖型产业;
目前处于资源驱动阶段:
主要表现在大量利用森林资源,以生产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原料基地的建设,渗入高新技术,增加附加值,方能处于不断良性发展状态。
发展趋势
木材产品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新技术发展引起市场份额重新分配;
产业结构快速调整;
产业集群度增加;
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规模化经营将成为主流。
广东强劲的发展态势
林业和林产工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其特点:
(1)实施“五大工程”,重在创新
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2)商品林基地建设
3)林产品深加工技术攻关
4)林业高新技术研究
5)林业发展宏观战略研究
(2)广东地位与优势
广东有得天独厚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明显的木材加工优势。
广东占全国6%的森林面积,蓄积量只占全国的3.2%,说明广东林分质量不高;
广东森林年生长量占全国的6.71%,年消耗量只占全国的2.75%,说明广东走上了良性循环与生态优先之路。
2 广东家具产业的地位
广东家具企业约1万家,约占全国1/5;
100万产业大军,约占全国1/5 ;
2005年产值973亿元,占全国28%;
2005年出口61.6亿美元,占全国44%;
预计到2005年底中国家具生产总量将达到 3475亿元,出口将达到140亿美元。
可谓全国家具生产、销售、出口第一大省,目前正以15%的速度继续增长。
带动人造板工业迅速发展。
“珠三角”家具产业区
最早形成、规模最大的家具产业区——“珠三角”;
有完整生产体系,有发达销售市场,有健全配套产业,包括了木工机械、五金配件、油漆涂料、木材皮革布艺等原辅材料,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等地民营、台资、港资家具制造业是“珠三角”家具产业区域经济主体;
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家具区域经济之一。
家具产业群形成
深圳和东莞,特别是大岭山镇以出口为主的家具产业群;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的软体、办公家具和家具原辅材料产业群;
东莞市厚街镇的家具和展览产业群;
中山市大涌镇的红木家具产业群;
乐从家具产业群。
特色区域荣誉
(1) 广东中山市大涌镇的“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近300家企业)。
(2) 广东顺德乐从镇的“中国家具商贸之都” (近2000家商铺)。
(3) 广东东莞大岭山镇的“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和“中国家具出口重镇”(近200家企业)。
(4) 广东顺德的龙江镇的“中国家具制造重镇”和“中国家具材料之都”。
大岭山家具产业群
按驱动主体分是典型的“外力型”,是在本地“三来一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群。
积极引进“台资企业”,现已形成有台湾区的家具生产企业五十余家,2004年家具出口额达16.5亿美元以上,家具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台升”。
主要特征
(1)产业的集中度较高;
(2)产业链的形成较完整;
(3)工业化程度较高;
(4)有龙头企业的带领;
(5)有较高知名度的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
特色
注重企业品牌和文化建设——联邦;
注重专业化分工体系建设——台升;
重视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天诚;
注重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兴利。
3 广东人造板工业
广东省人造板企业约350家,占全国5.0%;
生产能力510万m3,占全国11.1%;
2004年产量468.3万m3,占全国8.6%;
2004年人造板消费量2500万m3,占全国45.9%;
在全国居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正以10%的速度增长。
2005年胶合板产量160.01万m3,刨花板产量124.90万m3,纤维板产量249.50万m3。
胶合板工业
1985年-2000年是广东胶合板发展的高峰期,最高产量超250万m3;
2005年厂家170个,产量160万m3;
有部分企业转产制造实木复合地板或基材;
有部分企业因原料、成本等因素处于半停产状态;
分布在19个地级市,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主要生产薄板、集装箱底板、水泥模板为主,代表着中国胶合板的方向;
河源、梅州、肇庆等山区多为小企业,技术装备差,产品质量低,主要是水泥模板和小幅面板。
MDF工业
20世纪50年代起步,80年代达到鼎盛期,拥有20多条湿法硬质纤维板,产量5万m3;
1986年MDF崛起,2005年达到43条生产线,生产能力252万m3,居全国第二;
湿法硬质纤维板全部消失;
2005年MDF产量为249.5万m3;
分布在11个地级市,主要集中在河源、梅州、肇庆、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主要生产薄板和中板为主,代表着中国MDF的方向;
PB工业
20世纪70年代起步,1990年PB崛起,2005年达到75条生产线,生产能力129万m3,居全国第三;
2005年PB产量为124.9万m3;
分布在11个地级市,主要集中在肇庆、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主要生产中板为主,代表着中国PB的方向;
其他人造板工业
细木工板产业近几年发展很快,2005年15条生产线,产量为5万m3;
企业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的山区,生产规模较小;
纤维水泥板有2万家,2004年产量1.5万m3;
再生纤维板2004年产量4.5万m3;
二次加工企业约为88家,生产能力150万m2。
2010年广东目标
胶合板比例小于30%;废旧木材人造板产量200万m3 ;
非单板类人造板原料自给和市场配置;
人造板总量790万m3,
其中PY 150万m3,严控3000 m3/a以下规模;
MDF 300万m3,优化重组,建立大型集团;
PB 250万m3,淘汰5000 m3/a以下规模,优化重组,建立大型集团;
OSB 40万m3 ;
其他50万m3。
发展方针
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后盾,以企业为平台,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力度;
以自主创新为主,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大对林业高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
发展资源节约、低能耗、生态、安全的产业化项目;
建立技术开发型、资源培育型和资源开发型有机结合的林业高技术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
木文化和产业
木文化:木文化内涵扩展;木文化普及;木文化理论完善
支撑产业:木材加工;人造板;家具
结束语
木材工业技术集群是振兴之根本,推动技术整合,建立木材加工技术集群基地迫在眉睫;
规模化经营乃有效战略性选择 ;
以生产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推动广东木材工业全面升级。
责任编辑:iwcs2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