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名称:第二届木文化国际研讨会
会议时间:2007年5月28日-31日
会议地点:中国·南京
在木材实验室网的倡导下,由南京林业大学和木材实验室网共同承办的“第二届木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5月28日~31日在南京林业大学南林大厦隆重召开。会议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共有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媒体网站、行业协会、木材企业等60多个单位的相关领导、专家教授、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近15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与会代表当中,不仅有来自木材科学、木材加工、木材标准、木材贸易、木材文化方面的专家教授,而且还有来自文物保护、自然保护、森林经营、森林认证、园林规划、建筑、艺术、文学、法学、史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
会议由美国农业部林务局Howard N. Rosen博士、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南方林业实验站许忠允教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郭梦麟教授、加拿大林产品研究院(FPinnovations)张述垠博士、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理事长、国际竹藤网络中心陈绪和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吴智慧教授共同主持。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施季森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词。
本次会议的主题主要有:世界各地木文化、中国各省区域木文化、木文化专题报告、讨论如何弘扬和推广木文化、木文化之旅等。会议的宗旨是:增进世界各地木文化交流,大力弘扬木文化。
在历时两天半的会议中,各位与会代表们对木文化抱着真挚的热诚,一直在紧张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交流与讨论。有30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演讲内容涉及到了木文化的发展、各国或各地木文化的特色、木结构建筑文化、木质工艺品文化、木文物文化与保护、木家具文化、竹文化、民俗文化、木文化精神的传承、森林经营与森林认证、森林文化、森林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还就如何增进木文化的交流与推广、对木文化国际研讨会(ICWC)的评价与建议、对“木文化网”的建设与推广的建议等有关专题进行了讨论。通过主题演讲和4个组的分组讨论,与会会议代表们主要提出了如下主要观点和有益的建议:
1. 可以在各高校相关专业教育中采用课程教学、针对木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召开国际会议的研讨、增设网站信息的传播、增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加强科教人文产业的结合等形式来增进木文化的交流与推广,通过相应政策、标准、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促进行政部门、产业界、科教界及民众对木文化的关注,为传统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木文化的弘扬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2. 木文化国际研讨会(ICWC)的召开,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支持和参与,体现了人们对木文化的关注和热心。尽管木文化国际研讨会(ICWC)目前仅召开了两次,但这一会议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她已经了汇集了国内外众多单位、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的参与,会议形式很好、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建议今后能继续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并建议可以借鉴其他国家会议的经验,筹建一个由国内外不同专业人士组成的木文化国际研讨会(ICWC)委员会,对研讨会的举办时间、形式和地点以及研讨会的经费问题筹集方式等进行规划和确定,发挥大家的力量和积极性以及各方人士的支持,并将木文化国际研讨会(ICWC)延续下去。
3. 即将开通的“木文化网(www.woodculture.cn)”将会为世界各地学者们提供一个共同的、极其重要的学术平台,建议参照相关网站的成功经验,将商业性和公益性的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希望有中英文连接导航、在其他网站或杂志以及社会媒体上更广泛地宣传介绍或加上连接,并加大宣传,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它、爱护它、扶植它、利用它,使之在木文化的交流、推广、弘扬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木文化研讨会会议前后,还召开了“企业文化交流会”和“2007年木材实验室网联谊会”。 联谊会听取了木材实验室网的工作报告;并就木材实验室网首次开展的“各地木文化调研活动”共有15位代表进行了调研成果的专题报告,体现了木材实验室网各地工作点对木文化调研活动的积极参与,反映了各地木文化调研活动参与单位数量和人员之多、地点分布和民族之广、涉及内容和成果之新;联谊会还依据2005年北林“木材实验室网联谊会”上就木材实验室网的发展所达成的“坚持公益性;发展木材科教人文内容,尤其是在木材文化方面要特别加强;建立可经营性的机制来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三点共识”,对木材实验室网的规划、建设与推广进行了讨论,进一步达成了共识。
感谢Mike Hou和木材实验室网对本次会议的精心组织,感谢南京林业大学和施季森副校长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和木材实验室网承担了本次会议的全部会务工作,感谢南京林业大学南林大厦为会议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条件,感谢Howard N. Rosen博士、许忠允教授、郭梦麟教授、张述垠博士、陈绪和教授、吴智慧教授共同主持本次会议,感谢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对本次的支持与参会,感谢温晓龙先生和王晶女士的全程同声翻译,感谢会务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劳动以及有关师生们的热情参与!
责任编辑:iwcs2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