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文化及其他

208

会议名称:第一届木文化国际研讨会
会议时间:2006年2月18日-19日
会议地点:中国·哈尔滨
 
报告嘉宾:赵广杰
报告全文:

筷子文化及其他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下午好!

  以上的各位都讲的题目比较大,那么我讲的就可以简称两根棒的文化。在准备这个稿子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我们每天都在用筷子,但是对筷子文化理解得非常肤浅。我想按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做逐次的介绍。一个是 “箸”的来源,又怎样演化成筷子这个叫法。第二个讲一讲古代的筷子,另外讲一讲近代以来筷子的情况,最后想稍微着重的介绍一下一次性筷子。
   “箸”起源于《韩非子?喻老》,这个汉字上面是“竹”字头,因此我们可以想象筷子最早的原料是竹子!筷子按照文字的记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那么在这三千多年漫长的岁月当中,筷子从原料,也许从功能都在起着深刻的变化。但我觉得,最引起大家关注的是二十世纪由日本人发明的一次性筷子,引起当今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在一起饱餐的时候筷子在起到什么作用呢?今天我就想把这筷子的事情按照我的理解,非常肤浅,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箸”在《韩非子?喻老》是这样说的,“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说的是在那个时候“箸”已经演变了,原材料变成象牙了。实际上从那个时候以前就应该有木箸这样材料的筷子的了,因为在当时已经有象牙筷子了。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当中说:“紂为象箸,而箕子唏”。说商代的周王生活非常的奢侈,他用象牙,用玉杯。这个时候妻子担心说你要这样的话这个朝代不就要灭亡了嘛?这说明,在商的时代已经有了象牙材料的筷子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叫“筷子”呢?实际上这个出自于明代的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很有名的藏书家——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说:“ 民间俗炜,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炜住…”,说传行的时候忌讳说“驻”字,也忌讳说“翻”字,但是筷子叫“箸”,所以不好。 “驻”的另一个反义词就是“快”,所以就叫“快”,但是光“快”还不行,上面还要加两个“竹”字头。所以那个时候开始,就把“箸”叫筷子了。
  我们古代的筷子的材料在不断的演变。湖南的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这样的一些西汉的文物,在漆盘上边有两根筷子,这个筷子是竹子做的,但看形状可能不太清楚。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筷子的形状是首粗足细,我们握的那一方是粗的,下面是细的,圆形的。也发现有扁方形的。
  这双筷子是东汉时代出土的,材料是铜制的,长度在20厘米左右。但是它直径非常的细,在0.15~0.4之间。它的首端是六柱型的,足是圆的。整体也可以看出他是首粗足细圆柱状的筷子。
  这个是春秋时期的铜制的筷子,长28厘米,首径0.4厘米,也是一个首粗足细的圆柱型的筷子。这是隋代出土的银筷子,这也是我们国家最早的出土的银筷子。这是唐代的银筷子,也是首粗圆,顶端齐平,足细圆成圆柱型的。这里实际上是有36只的,但是这里展现的没有36只。
  这是西安出土的南宋时期的银筷子。它的形状很清楚,首部是六角型的,并且上面有六道弦纹,做竹子节状。下面又有三道弦纹,一个足是圆的。并且在这两个筷子上边,一个刻着正楷的“仁”字,一个是“德”字,合并起来是“仁德”两个字。
  这是安徽出土的元代的银筷子,这个筷子实际上是有个盒,整个造型是很优美的。这个是明代的筷子,它的特点是首是四棱的,并且还有一个银的链子把它们连在一起。同时,这一侧,它是一个镶银刻诗的竹筷子。
  这是辽代出土的木太包银的,就是说它里面是木头的,外面包银还有漆的筷子。也非常少见。
  这是清代的刻有龙纹的像刀一样的筷子。它有一个壳,把筷子放到壳里面。
  这个是一个清末的火筷子,火筷子当时可能是用来夹火炭的筷子。这个上面有一些图案,这个图案大家看应该很清楚的,是过去玩儿的牌九的一些图案。所以可能是一边玩儿牌九,一边用火筷子来调整室内的温度。
  前边我讲的是古代的筷子,从最早的竹筷子发展为各种材料的筷子。当然,竹筷子是我们最普遍传下来的。那么下面我想说一下近代以来的筷子。这个近代不是历史上的近代。杭州的天竺筷、宁波的水磨竹筷、福建漆筷、广东的乌木筷、四川的雕花竹筷、江西的彩漆烫花筷、山东潍坊的嵌银丝硬木筷、苏州的白木筷和云南的楠木筷等等,都是非常有品牌的筷子。
  不过刚才我讲的都是以竹子和木材为原料,实际上有些我想是工艺品,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比方说,景泰蓝的筷子。这景泰蓝的筷子就是把景泰蓝的技术应用到筷子上。这个筷子很贵,一双大概得一百多块钱。所以我们老百姓恐怕不能拿这个筷子去夹菜,因为你那盘菜才十几块钱。这个是玉筷子。中国的玉很丰富的,比方说秀园玉等等。银筷子和古代的银筷子比工艺是大大的进步,那么在这一侧,大家看,是韩国筷子。我也纳闷儿为什么韩国不用木筷子呢?可能是辣白菜要用银筷子夹最好!
  这个是象牙筷子,象牙筷子我们已经讲了是一种皇帝用的筷子,所以它是非常有品味的一种东西。那么现在我想象牙筷子还是别做了,动物保护法是不让弄象牙的。我们中国又是陶瓷的国家,所以陶瓷筷子确实不少。我来的时候在机场也看了一下陶瓷筷子,那个服务员介绍说陶瓷筷子很好,洗起来很好,用起来也很好,但是实际上我们没太用这个筷子。
  这个筷子是湘西的,就是湖南西部的土家族,上边这个就是在婚庆的时候要赠送给新郎新娘的筷子。意思说,你们还是用筷子来取食不要用手抓。有的少数民族不用筷子,是用手来抓食物的。
  下面会有一些年画的筷子,看起来非常舒服,我想推荐给大家,大家春节的时候买一双,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年画。
   这个是西藏的用兽骨做的筷子,实际上是兽骨的材料放在刀鞘里面。这个是乌木筷子,乌木是很贵重的红木类的东西,它特点是包头,头上包了一些银类的东西。在工艺方面还有一些特点,比如这个是烙画的筷子,用烙铁把画烙在上边。那么这边是一些雕刻的竹筷子。在木质筷子当中也就是木材为原料的当中,最贵重的就是红木筷子。那么现在展示给大家的是红木筷子,基本上用的红木有大概这么几类,一个是花梨,第二个就是鸡翅木,第三个是酸枝木,第四个是乌木,第五个紫檀,铁刀木,这些木材都是非常珍贵的。这个市场上都有。这个是造型和整个色彩都非常斑斓的一些筷子。
  筷子作为我们吃饭工具还作为舞蹈的道具。这是很典型的内蒙的“筷子舞”。这个“筷子舞”已经载入了我们舞蹈的视点的里面,是非常有名的。
  筷子应该是先传到朝鲜半岛,然后传到日本,我是这么想的。韩国人就不要把筷子了,他们用银筷子,觉得银筷子要比木筷子贵重。但是日本还是用木筷子,所以日本是非常的重视筷子文化的。有的时候在非常隆重的场合用筷子的时候,把这种筷子叫 “晴の箸”(Harenohashi)。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用不同的筷子,所以他们非常的讲究(日本人),他们把筷子看成神灵的依附物这样的程度。正是如此日本人就发明了一次性筷子。这是他们在二十世纪当中一大发明。在日语当中,把一次性筷子叫做“割れ箸”。我想筷子已经遍及了亚洲、欧洲,我看哪儿都有。一次性筷子现在主要的生产国是中国。据统计,我们年产一次性筷子用双数来说是500亿双。那么这500亿的筷子大概要耗费的木材是170万立方米,相当于把 3000万棵大树砍掉,也就相当于砍掉260万平方米的森林。
  现在一次性筷子的主要原料是竹子和木材,木材主要是杨木和桦木。杨木、桦木因为它树脂道里没有树脂,因此做筷子是很好的,又非常利于加工。所以一次性筷子,就是这三种原料。
  我们国家是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基地,供给全世界。现在主要的木筷子生产基地就像我这张图给大家看的,木筷子就在东北和内蒙,竹筷子以福建和浙江为主。北木南竹。
  我们看一下2003年和2004年的统计数据,一次性筷子出口到日本的情况,出口日本要占80%,如果按照箱来算在700万箱中日本就应该占500万箱。其次就是韩国和东南亚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
  这个方面给我们创得了一些外汇。每年出口的外汇额大概是1.6亿美元。现在在中国做筷子成本是很低的,从经济上看还是合算的。
  我们再看一看,2004年度到2005年度第一季度当中,一次性筷子出口的总量是在增长的,增长了14.6%。在这个当中如果看竹筷子和木筷子的情况,竹筷子增长了55.5%,木筷子基本维持不变。实际上大家已经看到了木材紧缺的情况,那么竹子原料用起来还是方便的。所以现在竹筷子增长,木筷子维持不便。
  下面我想再介绍一下一次性筷子的回收利用情况。日本现在把一次性筷子进行回收,一双的筷子就可以造出一张明信片或是一张A4的复印纸。日本一个很有名的造纸公司,王子造纸,每年收集的一次性筷子的数量是1.2万公斤,作为造纸的原料。另一个方面,作为燃料。作为燃料,日本也是把这些收集之后与其他材料混合,火力发电的时候作为燃料。这个也不错。第三个方面就是,这是比较早的时候,日本东京大学一个叫“Oguma”教授,他带着学生把这些一次性筷子收集起来,尝试怎么做人造板,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尝试。
  一次性筷子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北京,应该是去年的时候,在王府井大街,中国协和医院和一个不是一次性筷子的公司发起了一个抵制一次性筷子的活动。这个是其中的一个照片。就是说,为了环境保护让大家别用一次性筷子。尽管如此,我想,筷子不会离开我们,尤其是我们亚洲。那么一次性筷子,尽管你怎么抵制也不会消失。但是我想,如果从节约型社会出发,我觉得应该是原料方面应该多用竹筷子,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中国用的筷子很多,所以要建立一个回收的机制,怎么想办法把筷子很好的回收过来。

 责任编辑:iwcs2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