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属于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大约在公元3世纪由古代波斯传入中国,广泛流传于大江南北,深受人们喜爱。早期,唢呐主要流行在民间乡村,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唢呐。
唢呐之音刚柔并济,有悲,有欢;有喜,有忧,可婉转细腻,可粗犷豪放,将大千世界,人生百态,世道人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唢呐声声,入耳在心,正是唢呐这支乐器演绎出各种民间礼仪活动中或兴高采烈或凄凉孤寂,或欢乐喜庆或悲痛万分的不同情感。
“砀山梨,唢呐情”。砀山,不仅是梨都,而且享有“唢呐之乡”的美誉。在砀山,人们称唢呐为“大笛”。据文献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唢呐在砀山地区非常盛行、颇受民众喜爱。经过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一代又一代唢呐艺人的口传心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砀山唢呐,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演奏技巧,产生了张家班、刘家班、王家班、陈家班四个各具千秋的唢呐班子。
砀山唢呐目前有两百多个班社,每个班社至少有六七个人艺人组成,乐器以唢呐为主,笙为主要的伴奏乐器,还有二胡、锣鼓、梆子、镲子等乐器用以伴奏 。唢呐按照长短可分为大、中、小唢呐,大唢呐的音色古朴圆润,深厚低沉,可吹奏出韵味浓郁的曲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唢呐音色柔和饱满、粗犷豪放,常用于独奏和吹打乐中;小唢呐音色清脆响亮、尖锐高亢,演奏出的旋律悦耳动听,欢快活泼,多用来独奏或合奏。
砀山唢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汲取了诸多民俗文化元素,大部分唢呐曲目和表演技能均能反映出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砀山唢呐的曲目不仅有地方戏曲曲牌和唱腔,而且有唢呐牌子曲、民间小曲和器乐曲等。
“唢呐声声,响彻梨园”。砀山唢呐非遗传承人、民间唢呐表演艺术家蒋法杰老先生受访时讲解了唢呐的吹奏姿势、指法、换气以及演奏技巧,并与自己的徒弟合奏了《凡字调》、《叫句子》、《抬花轿》等传统经典的唢呐曲目,首首扣人心弦,充满着感染力与穿透力。
砀山唢呐“乡音组合”张杰和王宝山两位艺人在接受采访期间,演奏了一曲原汁原味的家乡小调——《梨乡情》。这首唢呐曲欢快嘹亮,回荡在硕果累累的梨王园内,抒发了砀山人民酥梨获丰收,可喜可贺的景象。
“小小唢呐,情韵悠长”。砀山唢呐接地气,得民心,不仅能够吹奏悦耳之音,表达乡亲们的喜怒安乐,而且牵动着乡亲们平淡而质朴、真挚且深厚的情感。如今,砀山唢呐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强有劲的生命力与活力。
摄影:iwcs24HYF/Z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