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千位演员组成的字模方阵,巧夺天工的运用活字印刷元素,演绎出让世界惊艳的艺术。远离北京1800公里之外的宁化县,人们对这项技艺并不陌生。
宁化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至今,在这里的山村,仍然保留着木活字印刷族谱的风俗。邹建宁,就是这样一位木活字印刷艺人。他十四岁开始学艺,二十岁出师自立门户。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元代大德年间王祯改良为木活字印刷。目前,木活字印刷术主要存在于浙江瑞安、福建宁化等地。宁化木活字印刷内容题材以编修族谱为主,其方法与历代文献记述,大体相仿。
宁化是客家祖地,南迁汉人与当地居民的不断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客居异地的先民敬祖穆宗,重视宗族的力量,安居乐业之后,建祠堂、修族谱。
宁化现有169个姓氏,有族谱的有66 个姓氏,共有族谱269种。客家地区所独有的谱牒文化,客观上为木活字印刷提供了市场,也使得这一技艺传承至今。
木活字印刷艺人大多半农半艺,在宁化他们被尊称为“修谱先生”或“谱师”。谱师各自以堂为单位,一般四五人一堂,最少的两人一堂。每一位谱师都有堂号,现有文斋堂、文林堂等五家。
宁化木活字印刷的纸张为当地的玉扣纸,色泽洁白,着墨清晰,又不易虫蛀,印出的图书可保存三四百年之久。而字模一般选用樟木、梨木和荷木,因其木质坚韧,纹理细腻,便于镌刻。木活字的雕刻印刷,所用字体均为老宋体,这就要求谱师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三十年间,邹建宁总共修过大大小小26本族谱,保存有5万多枚木活字。
邹建宁一个月前接到了这单族谱,为此工作室也搬到了李畲村的黄氏祠堂。他和家人要在这里工作生活三个月之久,也许会更长一点。修谱的生活是清苦的,空荡荡的祠堂里,冰锅冷灶,风餐露宿,几乎所有设施都是临时搭建。即便如此,这一场谱也只有两万元的收入。可邹建宁都不在意,他认为值得。
木活字印刷技术包括拣字、装版、对稿、裁纸、打墨、印刷、校对、装订等多个工序,以前几乎都是他和妻子两人完成,一项比一项复杂和琐碎,但都不能出错。经过三个月的辛劳,邹建宁终于完成了黄氏宗谱。为此,黄氏宗族在村中隆重的举行了游谱仪式和庆祝活动。宗族族谱,一般三十年一次大修。事实上,由于修谱的时间间隔,一些谱师早在90年代就已经另谋生计。邹建宁在1997年也曾停止修谱,后改行刻章、修锁、雕刻,多才多艺的他本可以凭这些技艺谋生,但最后还是选择继续。2008年文斋堂工作室又重新开张接单,他强调在这期间“一直没有停止过刻字。”
邹建宁曾经带过十几个徒弟,现在仅有一位还在刻章,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儿子对木活字很有兴趣。邹根生初中辍学后,就一直在家学习木活字的各项技艺,目前已经可以独立刻字排版了。
也许,邹建宁的创新会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其坚守的信念和开拓的勇气,却值得这个社会尊重和反思。
以邹建宁为代表的当代毕昇,守护着纪录千家万户客家人历史的文化载体,在当代则重塑了木活字印刷技艺这一宏伟壮丽的人文景观。
这是我们时代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