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技艺焕生机 传承创新梦成真——记“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同济大学首期(传统木雕创新设计)培训班召开

4,512

  “木雕技艺焕生机,传承创新梦成真”。2016年5月初,“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同济大学首期(传统木雕创新设计)培训班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开班。本次培训以传统木雕创新设计为主题,共有60名学员,均为从事木雕技艺的传承人、从业者和相关人员。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全面,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既有木雕设计、创新理论作为支架的课堂教学,也有专家针对学员进行木雕技艺演示操作的实践指导,还有一些现场木雕创作案例的深入分析、互动交流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先生作为特邀培训大师之一,为学员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木雕理论与实践教学授课。“这次针对木雕专业领域的集中培训是对学员们进行一种深入浅出的教育和指导,目的是给学员们提供一个学习深造的平台,相互交流的机会。”高大师在采访时欣慰地告诉我们,“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木文化,因为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和木头在一起,木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上海遗珠阁紫砂研究所张永千副所长认为:这次传统木雕创新设计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打开新视角,让民间艺术的传承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

  培训期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杨文庆副教授进行了两次课堂教学,期望木雕学员们能够提高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传统木雕工艺的设计、制作及木雕作品的创新水平,促进木雕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来自爱丁堡艺术大学的学生李鹏飞通过旁听这次传统木雕创新设计培训,他觉得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如果能够完美的结合也许会创造出更大的能量。

  浙江义乌福康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木雕学员王泽和在采访时分享了他的培训心得,他说,以前他总是执着于技巧上的一种琢磨,但是通过这次木雕培训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木雕作品的创作,他深受启发,他觉得传统木雕要传承需要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才能让传统木雕永远保持活力。

  上海电机学院夏西林老师在采访中谈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标准逐步改变,传统木雕作为一门艺术,如何传承发展,开拓创新,需要我们改变观念,开阔思路。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徐江副院长指出:“非遗木雕传承培训与学院结合,通过设计这个手段将多彩文化的精神财富、符号等信息全部集中表达在一个物化的木雕工艺上,使得设计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发挥更好的创意,也使这个活动更加具有生命力。”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工艺设计莫娇老师在采访中提到:“本次活动不仅让老师们思考如何有机结合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选择一些优秀的案列进行讲座,而且也为木雕学员们提供了可以在今后工作中灵活运用的一些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

  本次传统木雕创新设计的培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促进了非遗传统木雕技艺的传承创新和发扬光大,学员们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iwcs24W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