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博物馆(African Museum in ZJNU)于2010年10月开馆,它是中国高校中第一个建立的以非洲文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它集非洲艺术之精品收藏、非洲文明之学术研究、非洲文化之知识普及为一体。旨在通过扎实而长期的制度建设与平台搭建,实质性地推进中非文明的交流对话与合作。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博物馆馆区2000平方米,首期投入使用400多平方米。整个博物馆的装饰设计融观赏性、学术性、收藏性为一体,既传递出强烈动人的非洲艺术美感,又彰显了博物馆庄重典雅的学术品位。本馆已收藏的500多件馆藏精品,包括非洲乐器、法器、武器、家具、农具、面具、木雕、陶雕、石雕、铜雕、服饰、银器、织品及各种生活用品等。收集这些文物器具大多来自非洲边远乡村的传统村落,保留了浓厚的非洲本土文化原生品质与生活气息,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为国人了解非洲文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
非洲木雕
在非洲艺术中,雕刻艺术最富盛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表现力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 雕刻艺术都十分盛行, 其中又以中非地区最为发达。该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为雕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材料。
与西方艺术的传统审美不同,非洲雕刻的社会功能是第一位的,审美功能则是排在第二位。因为非洲雕刻艺术是祖先和神灵观念的产物,通过艺术手段来实现人们的心理意愿。象征性是艺术家们惯用的最佳手段,利用并通过人体中带有鲜明特征的某些局部器官去表现人们某种精神上的需要,以此来隐喻人们观念中祖先与神灵所应具有的形象。
非洲木雕艺术,总体上可以概括为造型奇特、简练、单纯、体面分明、影像强烈等特点,但每件作品都风格各异,不可复制。随意性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事先未能估计的创造力的发挥,它根据材料、工具的偶然效果顺势刻画,最终的形象无可预知。非洲雕刻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的意义不可磨灭,纵观20世纪轰轰烈烈的现代视觉革命,非洲以木雕为代表的雕刻艺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给无数的前卫艺术家带来了丰富的艺术灵感及创作冲动。
非洲面具
面具在地球上每一块大陆的文明中都曾出现过。但今天只有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非洲人依然在使用着面具。在非洲, 每一个面具都代表了一个不同的神灵或祖先,代表了在这片土地上的严肃的宗教仪式。
非洲面具主要以人类为题材的拟人型和以动物为题材的拟物型,形象多是抽象的。非洲的面具有很多样式,一类只遮住面部,一类顶在头上,一类是套住整个头部,还有一类是绑在头上的平板。面具的主要材科是木头,也有青铜、黄铜、红铜、象牙、陶土等材料,并且用贝壳、彩色的珠子、骨头、动物皮毛和植物纤维等进行装饰。
责任编辑:iwcs24WP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