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木器时代——上帝住在森林里

11,284

活动名称:2012木文化国际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2年9月1日
会议地点: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报告嘉宾:王旭烽

  王旭烽,女,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学院长,教授,一级作家,茶文化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毕业,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曾三次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发表文学作品达一千多万字。其研究领域主要在茶文化学及西湖学领域,近年来出任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及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涉足生态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

报告摘要:一个命题的提出:在史学界目前公认的人类文明进化时期的几大进程中,是否应该在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之前,加入木器时代这一不可或缺的历史时期。

  证据之一:我们做为历史唯物主义者,相信人类从猿到人的演进过程;人最初是从森林古猿开始演化而来,而森林古猿,顾名思议,便是从森林而来,从树上而来,缘木而生;最初的演进,是从木开始的;人与动物起初的分水岭便是工具的使用;而木肯定是比石更早开始被我们的祖先使用的工具;之所以后来人们从石器开始历史的叙述,是因为出土呈现的是石头,而非木,那是因为木的物质形态决定了它的保存方式比石要短,但不能就此证明生产工具中木器是可以缺失的;

  证据之二:大量出土的文物中,依旧有着鲜明的木器痕迹或者木器遗存;这是和早期先民的生活方式离不开的,他们过着渔猎生涯,而这两种生活都绝对离不开木质。渔离不开船,船必须是木质的,我们从世界各地的人类先祖生存方式中可以找到这样的实例:跨湖桥独木舟;河姆渡木桨等;猎也离不开木,先民们最普遍使用的猎器是弓箭,而弓与箭都离不开木;我们一般说石器时代的典型工具,会说到石斧,比如说越,越就是一群拿着石斧的人在大地上奔走,开拓着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知道,离开木柄的石片是不可能被称之为斧的;无论铁斧还是石斧,都离不开木柄,各民族都是这样(以我在哈佛大学拍摄的印地安石斧为例),这是木器时代向石器时代过渡的标志。

  证据之三:人类的居住方式以木建筑为基本方式;即便是半坡文明,半地下式的建筑中,他的上半部分,包括屋顶,离不开木头。从河姆渡文化中的杆栏式建筑中我们可知有巢氏的历史文明呈现。我国的少数民族很多都是居住在木质的房子中,如普米族的村落多半分布在半山缓坡地带,住木屋,屋顶盖木瓦,墙壁多用圆木重叠垛成,当地俗称“木楞房子”。房屋一般长两丈、宽一丈,四角立有大柱,中央立一方柱,称为“擎天柱”,这是神灵所在的地方,是一家人兴衰的标志;当代美国人的住房,几乎都是木结构的。

  证据之四:木,或者说森林,在衣食住行上,无一不给人类最初的历史打下基因般的印记。衣,我们都知道树叶做衣的故事。在西方,有圣经故事中的亚当夏娃,他们是住在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的,偷吃禁果后是用树皮树叶裹身离开伊甸园的;中国有聊斋说到仙女用芭蕉叶做棉衣的故事;食,木上生产出来的果实供人延续生命,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来源;住,以木建屋甚至直接住在树上。唐代有个佛学大师,直接住在树上,就叫鸟巢大师;行;木车,木舟,一开始都从木开始;

  证据之五:从历史的记忆中去寻找石器时代的踪迹:

  1)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上,关于世界的起源,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关于金木水火土,其中的相生相克。木在这五大基本元素中,赫然在列;古语有云:“宇为天,宙为地,森为万物”万物生生不息,木为万物之源,万物依木而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民间广为流传的“盛木为怀”的宗教情节,人类始终对木不离不弃,是生命的依靠或是更多的钟情。

  从宗教上看,佛祖是在菩提树下出生的;基督教有苹果树,耶酥是背着十字架而死的;背景是木;

  2)从情感上说,人类恋木,崇尚木,珍视木,维系着不变的选择。“木者,春生之性”,指出木是生命之源,发自春天,代表着一种温存的属性。这尤其迎合了中国人的本性与性格:发于自然,内敛含蓄,体会生命之味后,最终归于自然。

  这种情感其实属于全人类。近日到瓦尔登湖,感受梭罗一百多年前在森林小木屋中的感受,人类回归自己的天性中,包含着回归创世纪时期的最初记忆;

  3)从审美的角度看木与人的关系;木材给人的自然感受、装饰效果是任何一种材料无法代替的,具体的形式:有形的如具有各地特色的传统或现代木建筑、木家具、木装潢、木雕、木乐器等。无形的如人们与木、木材及木质环境相关的思想、行为和活动(如历史、文学、科教、技术、制度、经济等)。

  (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只是一开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其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浙江的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即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为我国早期木雕作品。只可惜,由于保存的手段有限,现今很难看到超过千年的木雕作品。)

  4)从人类作为大自然一个种族保护自己的本能,森林成为人类的天然避难所。(包院长从园林角度提供了一个视角,最美的景观,就在森林与草原交界的边缘)所以,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中,他将森林与平原对立了起来,用许多美好的词汇歌唱森林,并且说:上帝住在森林里。

  以上这一切,可以说是人类进化时期植入的遥远记忆,是不会随着现代化的进消亡的,但正在受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需要我们共同挖掘,呈现,发扬与光大。

责任编辑:iwcs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