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镇红木雕刻

10,803

  位于通扬河畔的千年古镇——林梓镇,曾是文人墨客聚居的地方。这里的红木雕刻源远流长,匠心独具,堪称民间工艺一绝。明清时代,文人墨客以紫檀木雕刻印章为一大时尚。后经木雕艺人晨夕揣摩,又将木雕工艺广泛应用于楼堂建筑、家具装饰。当年,达官贵人的梁坊、柱撑、楼檐、门窗、隔扇、挂屏、檐栏、床架、几桌、妆台,无不以红木雕刻标示富贵身份。如今,林梓红木雕刻推陈出新,百花齐放,艺人水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陈洪生、张跃、宗玉华、杨建、魏广泉、陈祥华、冒安斌为代表的一批知名雕刻艺人,因物择材,因材构思,刀法日见凝练干净。或寄情于动植物,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瓜果时蔬、稻木稼禾,其中尤以雄鹰展翅、孔雀开屏、熊猫啃竹、喜从天降为最;或取材于人物,如佛像、罗汉、八仙、金童、玉女,无不栩栩如生。他们刀下的三国义士,羽扇纶巾,谈笑风生:水浒好汉,江湖义气,打抱不平;西游僧人,猴勤猪懒,魔低道高;红楼佳丽,或俊或俏,或灵或巧;四大名著人物,形神兼备,呼之欲出。民间的风土人情、江河湖海、山川景物,皆可作为创作素材。巧匠们灵感所致,肆意刻琢,尽显清、朴、奇、真之雅趣。


  林梓红木雕刻早年以二河木匠(已故)、郑仁斋(已故)等一批老艺人带徒传艺为主,主要从事白木雕刻。二十世纪70年代,原奚斜职业中学(现如皋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创办木雕工艺班,面向周边乡镇和邻近县市招生,培养了一批木雕传人。2002年,在陈洪生、张跃等木雕艺人的倡导下,林梓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丁平公路两侧规划建成了“江苏如皋林梓红木工艺品大市场”,林梓镇及周边乡镇数十位红木雕刻艺人在这里安家落户,使红木雕刻逐渐发展成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全镇涌现出数十家红木雕刻企业,从业人数已达数百上千人。和红木工艺品一样,林梓的红木雕刻艺人也纷纷走出林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陈洪生同志率先把工厂办到了首都北京。同样,不少客商也看好林梓红木雕刻业的发展前景,深圳戴氏集团已在我镇投资兴办“友联红木家具产业园”。

  林梓红木雕刻为民间手工工艺,制作以传统手工艺为主,使用的工具主要有刻刀、磨石、敲锤、石锯、锉刀、刮刀等。近年来,又辅以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以电脑定型雕刻制作半成品,大大减轻了雕刻艺人的劳动强度。

  林梓红木雕刻的原材料一般以优质硬木及东南亚进口红木,如黄杨木、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鸡翅木等,它们色泽佳,花纹美,分量重,易加工,木材纹理性能上乘。由于各类木材资源匮乏,加之价位高,现在亦部分采用进口的非洲优质硬木,其木材密度、重量、纹理、颜色与其他进口红木相近,属指定的红木类材料可代之材。

  红木雕刻要求相当高。制作过程中,既要按所设计的图纸(样)的框架定型,又要按图案描绘的近似实物进行精雕细刻,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原材料的色泽和花纹。

  传统工艺流程大致为:开脯、配取毛料、刨料、绘稿、机加工(脱地、锯空)、鉴切、初脱成型、铲削修光、平地侧空、刮磨、掘细刻纹、组装修接、生坯砂磨、灰件上色、擦清上蜡、验收包装等。

  其工厂化生产时,有工种和岗位的分工,大致如下:配料→开脯、配取毛料、刨料;机加工→绘稿、脱地锯空;成型→鉴切、初胚成型、产削修光;掘细→平地侧空刮磨、灰件上色、擦净上蜡;包装→简装、精装。

  木雕制品的质量控制按照工艺流程,工厂对每道工序制定了详细的适用标准,从下料到成品一律保证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把关,按照标准图纸、标准工艺、标准样品实行自检、互检、总检的多道口把关。红木工艺品的包装一般有简装和精装两种,简装用黄板纸裱锦纹纸盒,精装用木板、夹板裱锦缎布包装。

  林梓红木雕刻以传统手工工艺为主,雕刻艺人在继承传统雕刻工艺的基础上,近年来辅以现代科技,以电脑雕刻作半成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创意上,注重与黄金、珍珠、水晶、书画等相关艺术嫁接,提高艺术品位,红木雕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其作品,既可作为高雅礼品赠送,又可以作为工艺美术品收藏,还可以作为家具使用。

  林梓红木雕刻是一项源远流长的民间传统工艺,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发展红木雕刻工艺,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许多红木工艺精品,不仅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有很好的收藏和研究价值。它不仅给林梓人民带来丰裕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发掘了林梓这块宝地丰富的人文底蕴。

  这些年,林梓的红木雕刻艺人和红木雕刻精品不断走出林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赞誉度。林梓镇政府支持扶持发展红木雕刻产业,引来一片活水也是极具战略眼光的。林梓的红木雕刻艺人在继承传统雕刻工艺的基础上,近年来辅以现代科技,以电脑雕刻作半成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创意上,注重与黄金、珍珠、水晶、书画等相关艺术嫁接,提高艺术品位,使林梓红木雕刻具备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美好的前景。林梓红木雕刻工艺品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年提高,目前已进入北京、上海、南京、浙江、山东、辽宁、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和省区,逐渐步入国际市场。

  从红木工艺队伍现状看,尽管涌现了像陈洪生、张跃、宗玉华等一批佼佼者,但是由于多数木雕艺人间缺乏沟通、交流和切磋,存在着技术壁垒,严重阻碍着雕刻工艺水平的提高。

  由于大量使用现代机械和工具,艺人队伍中,不思进取;东模西仿,致使传统雕刻工艺有失传的危险。

目前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 如皋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创办木雕工艺班,面向周边乡镇和邻近县市招生,培养了一批木雕传人。
  2 在丁平公路两侧规划建成了“江苏如皋林梓红木工艺品大市场”,林梓镇及周边乡镇数十位红木雕刻艺人在这里安家落户,为红木雕刻工艺传承发展提供了条件;
  3 成立了林梓镇红木商会;
  4 2010年6月列入南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如皋市文化馆
责任编辑:iwcs24W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