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嘉宾:杨似玉
采访记者:苏金玲
采访摄像:许志福
采访时间:2011年8月
采访地点:广西柳州
侗族以高超的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闻名于世,风雨桥和鼓楼是最具民间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有河必有桥,有寨必有楼。在这青山绿水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家住林溪乡平岩村岩寨侗族建筑大师杨似玉,虽只读过一年小学,凭着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成为当地的“能人”。他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设计的全木结构三江鼓楼,42.6m高,共有27层,外形犹如一座宝塔,层层重檐,巍峨壮观,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部用杉木榫卯连接,令人叹为观止。
木文化网记者随中国建筑学会木结构委员会企业发展部成立大会的代表一道参观侗族风雨桥和鼓楼时,见到了特地从工地赶来的杨似玉大师。
苏金玲:杨师傅,今天很高兴见到你。我们很荣幸有这个机会。
杨似玉:谢谢!
苏金玲:你刚从龙胜县赶过来?
杨似玉:对,昨天晚上,我加班做了个方案,一直到早上6点钟,休息一下就去龙胜县了。龙胜县建造风雨桥,已经订好日子,是今天晚上两点要把木头放在风雨桥上安装。我在龙胜县已经安排好了,又赶回来的。见到你们感到很高兴。
苏金玲:我们也是,龙胜县建的风雨桥框架都已经搭好了,为什么要选择今天晚上两点上梁?
杨似玉:时间不是随便选择的,根据传统,我认为两点建风雨桥较好。开工时要选上梁的日子,到真正上梁时不能有差误。
苏金玲:给鼓楼和风雨桥选址也很谨慎吗?必须要选在寨子中心吗?
杨似玉:对,是的。
苏金玲:从资料了解到,鼓楼和风雨桥的建立没有图纸,全靠师徒传授,现在还是这样吗?
杨似玉:我一般不用图纸,但昨晚加班到天亮是因为龙胜县的风雨桥是给政府做的,政府需要图纸档案,必须要画图给他们。如果在农村、景点建风雨桥,我可以直接做,不用画图纸。
苏金玲:不用画图纸,就可以根据地基多大计算用料吗?
杨似玉:对,但是现在有人会问怎么算法,这谁都算不准。木头不像钢筋材料,不同树种木材,树龄和密度不同。我做风雨桥是凭借自己经验。
苏金玲:没有图纸对以后风雨桥维修会造成不便?
杨似玉:不会,如果风雨桥破坏了,我们都知道。83年,我和我父亲维修过程阳桥。
苏金玲:风雨桥建造技术还是靠师徒传递的吗?
杨似玉:是,我现在徒弟挺多。
苏金玲:徒弟跟你学技术是靠书本还是加入到建造过程实战锻炼?
杨似玉:徒弟跟着我,当我建造鼓楼、风雨桥时告诉他怎么做,一步一步来,一天两天教不完。现在我徒弟很多,一两百个。我在村里有一个加工厂,一部分徒弟就在加工厂里工作。一部分徒弟自己出去做风雨桥,做的很好,人家都以为是我做的。
苏金玲:您在设计鼓楼、风雨桥时,有没有在传统造型基础上有其他的创新或者改进?
杨似玉:有改进的地方,比如每层楼高度增加。
苏金玲:您现在做的最高是多少?
杨似玉:最高是3.8米,以前都是2.2米,2.6米。
苏金玲:建造鼓楼、风雨桥的木材用的是当地的杉木,想没想过用其他木材或胶合木制品?
杨似玉:最好是用杉木,杉木防虫防腐效果好。我在外面接触过进口木,感觉都比不上杉木,做房子还是用杉木多。
苏金玲:还是用本地的杉木造这个鼓楼。
杨似玉:去年我去南宁那里,他们在做鼓楼和风雨桥,这边一座鼓楼,有一座风雨桥架到上面过去,那边又一个鼓楼,这种也是创新的。但是木材都是进口的。我去年去了上海那边,待了一个多月去选木头,我感觉还是比不上杉木。三江鼓楼是我建的最高的鼓楼,一共27层,高43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苏金玲:侗族有三大宝:鼓楼、花桥和大歌,其中两项是木结构。非常感谢您能和我们聊。谢谢您,杨师傅。
杨似玉:谢谢。
编辑:iwcs24LK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