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瑰宝

24,389

记者:刘柯珍
解说:牟建国
摄像:李正均、许志福

时间:2011年7月
地点: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的佛光山半山腰,坐东向西、依山而建,东、南、北三峰环抱,气势雄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来被佛、道两家视为风水宝地。

  佛光寺内含殿、堂、楼、阁共计120余间,高低错落,主从有致,被誉为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瑰宝。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此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雄伟古朴,居高临下,俯瞰全寺。它是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

  东大殿最大的特点,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斗栱雄大,出檐深远”。体现了宏大豪迈的气象,是典型的唐代建筑。

  大殿屋顶为单檐庑殿,屋坡舒缓大度,檐下有雄大而疏朗的斗栱,简洁明朗,又雍容庄重,气度不凡。

  经测量,大殿斗栱断面尺寸为210 X 300厘米,是晚清斗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3.96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

  殿内的22根檐柱和14根内柱围成一个“回”字形。在宋人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这种形构被称为“金厢斗底槽”。内槽空间较高较大,加上扇面墙和佛坛,更突出了它的重要性;但外槽和内槽的细部处理手法一致,一气呵成,有很强的整体感和秩序感。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栱高度约为柱高的一半。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同时,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

  大殿的佛坛宽及五间,上有唐代彩塑35尊,形态入微,栩栩如生,进入大殿,仿佛置身于一座仙林。此外,殿内的绘画和书法,也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但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声称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代及唐代之前的木结构建筑。

  佛光寺的发现与梁思成有着紧密联系。一次偶然的机会,梁思成先生看到了《敦煌石窟图录》一书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大佛光寺的巨大的斗栱引起了他的注意。从此,梁思成与林徽因踏上寻找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漫漫征途。1932年至1937年间,他们跋山涉水,实地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

  1937年6月26日,梁思成、林徽因骑着毛驴来到山西省五台山脚下的豆村。黄昏时分,这个偏僻村落背面山坡上的一座外形奇特的大殿映入他们的眼帘。进入寺院,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讶不已。随后,他们进行了艰苦的考证工作,最后明确地判断了佛光寺的建造年代。

  佛光寺,作为中国唐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实现了结构造型与艺术加工的统一,而且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打开了一扇大门。

责任编辑:iwcs24P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