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嘉宾:杨应琪(侗族建筑大师)
采访记者:赵广杰
采访摄像:李正均
采访时间:2011年5月
采访地点:贵州省黎平县高近村
嘉宾简介
杨应琪,侗族建筑大师。从小酷爱木作建筑,中学时代,帮师傅们打打凿凿,毕业时已基本能当助手。60年代,杨应琪随母舅学艺10年,掌握了民间木建筑的构造知识。之后独立出师,带领徒弟们到各地修建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戏台和侗家木房。40多年来,经他设计和修建的侗族民居在百幢以上,花桥、鼓楼、戏台等80余座。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1996年,在上海设计和掌墨修建了上海民族大观园之中的丹桂园。
1997年,设计和修建了贵阳花溪长廊、亭子等。
2000年,承担了黎平首届鼓楼文化艺术节主会场的鼓楼、花桥和文化长廊的设计和修建。
2001年,设计和修建了榕江县车江三宝鼓楼。该鼓楼高36.8米,21层,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创下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2002年,承接锦屏县赤溪坪风雨桥的设计和修建。该桥全长148米,212棵落地梁,5个不同样式的瓒顶。该桥是目前全国最长的风雨桥。
2003年,参加设计和掌墨修建了黔东南州民族体育馆。
2005年,设计和修建了目前全国最高最大的从江县八角鼓楼。该鼓楼高46.8米,29层。再创木柱鼓楼之最。
2006年,赴沈阳修建世博园贵州馆的独柱鼓楼、花桥、寨门楼等。被专家学者称为“侗族文化的立体标本”。
2007年,承担厦门第六届世界园艺博览会贵州馆鼓楼、吊脚楼、禾仓等的修建。
2008年,承担济南第七届世界园艺博览会贵州馆鼓楼、吊脚楼、禾仓等的修建。
2009年,承担黎平县“一会两节”主会场戏台、花桥的设计和修建。
2009年至2010年,参加设计和修建了他这几十年来最得意的作品——上海世博会贵州馆主体馆。
采访实录
赵广杰:杨先生,你好,非常高兴见到你,感谢你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杨应琪:你们来采访我,我也感到很荣幸。
赵广杰:杨先生,您是在这村子里长大的?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
杨应琪:对,土生土长。他们都住在这里。
赵广杰:小学和中学都是在这个村子里读的?
杨应琪:我们村子原先没有小学,我们寨子里有个学校,小学在那里读书,是我的母校。58年的时候,村子里设置了一段时间的初中,我就在那里读书。
赵广杰:我听说,您在小学的时候,就很喜欢侗族的木作和木建筑,像风雨桥、鼓楼和吊脚楼。你在业余的时间有参与其中的制作吗?
杨应琪:58年,当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些古建筑被损坏,看到自己喜欢的花桥、鼓楼被破坏掉,很痛心。之后,第一步是把老花桥恢复。
赵广杰:你的手艺是跟你的舅舅学的?
杨应琪:对,我的舅舅是个老木匠,从小热爱木工,小时候,我就问他些木作制作的问题。
赵广杰:小学就开始有兴趣,初中毕业后就正式向你舅舅学习木工手艺,当时有没有向他拜师?
杨应琪:没有拜师,我们是亲戚关系,也没有拜师的仪式。有不懂的和做的不好的方面我就问他,经常交流。
赵广杰:你是他的外甥,他的手艺会毫不保留的传给你,你大概跟他学了几年?
杨应琪:大概有十年。
赵广杰:你什么时候开始独立制作木作?
杨应琪:63年开始的。
赵广杰:侗族民居建筑具有民族特色,与汉族建筑相比,有哪些方面不一样?
杨应琪:汉族建筑的下层很高,而苗族、侗族的民居建筑整体都比较矮。
赵广杰:侗族民居建筑材料百分之百都是木材,杉木,你认为杉木的好处是什么?
杨应琪:杉木分几种,其中一种是油杉,油杉耐腐,还有一种杉木能较好防虫。
赵广杰:有没有其他的木材来建筑房屋?像松木?
杨应琪:很少,除非买不到杉木,才用松木建造。南方的松木相对来说不耐腐而且收缩膨胀大。
赵广杰:祖祖辈辈都把杉木作为建筑材料,传承下来。有的地方,我看到房屋的下层使用砖结构,上层才是木结构,你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看法?
杨应琪:我觉得这样的形式很好,由于地潮会腐蚀木建筑的柱脚,楼板太矮了也会腐朽。现在都用砖结构代替下层木结构,有的甚至墙体也用砖结构,这样混合结构可以延长木材的寿命。
赵广杰:从物理功能讲,这种结构很好。但是,我还看到,有的在砖结构外面还用杉木木材给装饰起来。
杨应琪:呵呵,我觉得这种就是多余的。我们这有的旅游景点建筑,是砖结构的,没有使用杉木木材,外层用杉木包装使它看起来是侗族民族风格建筑。
赵广杰:一进来咱们这个侗寨,就有一个非常显眼的建筑,鼓楼,是不是所有的侗寨都有鼓楼?
杨应琪:对,必须有的。每个侗寨都有个鼓楼和花桥,花桥和鼓楼遥遥相应。
赵广杰:那鼓楼的功能是什么?
杨应琪:鼓楼是举办仪式活动的场所和娱乐场所。
赵广杰:寨子里的鼓楼的木结构构造是不是都是相同的?
杨应琪:基本上相同。
赵广杰:你设计的那个鼓楼,非常雄伟壮观,里面有四根大的原木,通天而上,我想知道为什么是四根而不是五根或六根柱子支撑?
杨应琪:因为鼓楼是八角结构,结构对称,内部四根,中部八根柱支撑,最外围十六根柱。
赵广杰:那么这个八角是根据什么文化传承下来?
杨应琪:以前是四角的,因为鼓楼分几种,一种是钟形的,一种是杉树形的,还有收腰形的。
赵广杰:这三种形状鼓楼,有没有讲究该什么时候建?
杨应琪:没讲究,是根据群众的意见来建造。四角、六角、八角三种类型都建。
赵广杰:高度上楼层有没有限制?
杨应琪:也没有规定,当时在设计上,师傅传下来,鼓楼不见柱,建造后不能看到里面的柱子才行。
赵广杰:鼓楼的层数有奇数和偶数之分吗?
杨应琪:有的,我们起的鼓楼都是奇数,除两层之外,三层以上的都是单数。因为侗族人民认为单数代表远远不能满足的意思。
赵广杰:世博会的时候,您建立了许多代表侗族特色的鼓楼,把侗族文化发扬光大,您有没有创新过,在建造鼓楼具有独特的见解。
杨应琪:我们创新的有榕江鼓楼、从江鼓楼。
赵广杰:以从江鼓楼为例,您在那些方面创新?
杨应琪:在结构上,我记得高度是46.8米,高度很高,必须要计算风力大小,看是否能承受风力作用,从江鼓楼,我们计算的最大风力是八级风。
赵广杰:具体是怎么计算的?是凭经验还是数据公式计算?
杨应琪:我们是借鉴老鼓楼抵抗的最大风力数据为经验,还把里面的结构进行金属加固。这些都是创新的地方。其他人不敢建造那么高的,我敢尝试。
赵广杰:您建了这么多鼓楼,那个最满意?
杨应琪:从江鼓楼。
赵广杰:风雨桥是分布在每个村落,还是聚集一起?
杨应琪:不是聚在一块的,在条件允许下,每个鼓楼下面都有一座花桥。
赵广杰:我是外行,风雨桥是必须建在河面上,还是没有河流也可以建?
杨应琪:为了配应鼓楼,在旱地也可以建风雨桥似的长廊,但理论上是要建在河流上,才是完美的。
赵广杰:如果有河的话,风雨桥相当于行人通过的工具,另外还有什么功能?
杨应琪:在河流上的风雨桥,感觉凉爽,空气新鲜。村民茶余饭后可以来这聊天,休憩。
赵广杰:您建了这么多风雨桥,那些地方可以体现侗族基本元素?
杨应琪:我们在锦屏县建的花桥,很有特色。那里有两条大河,当时那里是谈情说爱的场所,理所当然选在那里建造花桥。
赵广杰:那座风雨桥是您最满意的?
杨应琪:锦屏风雨桥,那里的地形很适合建造风雨桥。
赵广杰:风雨桥有没有分类?
杨应琪:没有分类,实际中,风雨桥有三个石墩,现在五个、七个石墩的也有,是根据桥的长度设计的。
赵广杰:您已经是一个很有名的师傅,带了多少徒弟?
杨应琪:已经出徒的有7、8个,正在培养的有2、3个。
赵广杰:您有几个小孩?他们也继承了您的手艺吗?
杨应琪:2个男孩,他们也继承了我的手艺,都已经出徒了。不过,技术还有点差,需要继续学习。
赵广杰:您拥有建造侗族木建筑的经验,有没有想过把这些经验总结下,编成一本书。让大家学习。
杨应琪:想过,贵大一个老师,研究木结构的,我把经验口述给他,他说将来编成一本书出来。
赵广杰:侗族木建筑的文化非常灿烂,您有没有想过把侗族木建筑特色传播到世界各地?
杨应琪:我们接到了一个日本的工程,要在那建造侗族文化的木建筑,鼓楼、风雨桥。当时,资金已经拨到县里,我们把配件都准备好了,我们办出国护照时,日本发生阪神大地震。于是,让我们等一段时间过去,一直等了两年,与那边出现摩擦,工程就停止了。
赵广杰:除了日本之外,去过其他园林博览会嘛?
杨应琪:没到国外参加过。
赵广杰:咱们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工业化进程也很惊人,你有没有担心,将来砖结构会代替木结构建筑?
杨应琪:会改变,但不会完全代替。像下层可能会变成砖结构,上层还是保留木结构建筑。侗族主要是木结构建筑,这是不能改变的。
赵广杰:允许上层也加一半砖?
杨应琪:前提要保留侗族特色。
赵广杰:您对鼓楼、风雨桥感情深厚,它们在您心里有多重分量?
杨应琪:侗族特色建筑的改变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从心里来讲,建筑结构形式不能全部都改变,因为从古至今,侗族建筑传统来讲都是木结构的。
赵广杰:杨先生,非常感谢你,今天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侗族文化课。
杨应琪:我没有什么水平,只会做,理论上不懂得讲。
赵广杰:我认为做就是最高的水平,非常谢谢你。
杨应琪:谢谢。
编辑:iwcs24WP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