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台湾优是设计公司总裁、首席设计师杨志熙先生(下)——传统的人文思想如何融入现代木制品中

12,647

采访嘉宾:杨志熙 台湾优是设计公司总裁、首席设计师
采访记者:苏金玲 木文化网
采访时间:2010年9月15日
采访地点:中国北京

采访实录

苏金玲:可以看出您在设计作品时特别喜欢木材这种材料,您是如何把这种理念传递给使用者的?是如何影响他们的?

杨志熙:其实这是我给自己的一个要求——我觉得做设计的人应该对社会及大自然负有使命感。我常常把这样的观念告诉给年轻人。作为设计工作者,面对的建筑材料非常多,不是所有材料都不好,实际上是要找一个适当的搭配。适当比例的使用才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如果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对材料的探索,做出一个好的作品是不困难的。

苏金玲:您刚才说到搭配和结合,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应如何搭配结合?

杨志熙:我想说设计是没有局限的,没有时间空间的问题。就拿万里长城来说,长城的设计是伟大的,能够在沙漠地带盖出城墙,在崇山峻岭中盖出这么宏伟的建筑,这表明它是没有地域性的限制的。再说时间的限制,秦始皇可以做长城,我们现在也可以做长城,只是有没有必要性。以现代的技术、观念及设备,效率会比之前高得多,所以说在时空上面是没有什么限制的。

  只是我们现在回忆以前孔子的儒家思想,这些人性的探讨是跟空间有关系的。人有七情六欲生老病死,这不受时代而转变的。以前的想法和现代的想法是一样的。那些人文的物件、人文的思想,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旅程,当我们打开历史看到那些有记载的图稿,我们祖先的那些伟大的想法,再一次回溯。在我们很多作品里面,都尝试用实体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

  如何把以前的文物、文化思想做出来,我们有一个案例叫天爱艺术会馆。它在台中,整个基地接近7万平米,室内室外所展示的艺术品超过5千件。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曾经把三不猴——“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就是猴子造型,设计成捂着眼睛、嘴巴、耳朵的形态,用木材雕成一个灯具。这是以前做人的道德观念标准,我们通过艺术方式把它用木材表达出来。有些是灯,有时是柱子,作为载体把人文道德和古代名言用木材表现出来。还有的做成装饰品,虽说是装饰品但它是有结构性的,比如在梁或柱子上雕刻,不做彩绘,把木材的原色表露出来。因为木材的亲和力很高,把它原始的元素经过人文艺术的角度修正,它就变成有价值的艺术品。这并不在于木材的材质有多贵,而是通过一些想法把古老的人文精神和素养用形体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个空间里给它一束漂亮的灯光、一个完整的背景,平凡的木材变得有人文素养,这都在于艺术上的表现手法。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历史文化是悠久的,它深深影响到我们的设计和创作上思维,这些思维又会转变成我们的行为。这些行为就是如何把古老的人文思想立体化、具体化,而不只是书本上抽象的文言文,这样是不足的。我们要把它视觉化,人的视觉就像相机一样是会拍照的,会永存在记忆中。我认为设计师要念《论语》,不能只会用电脑做一些彩色效果图之类的,那是没有内涵的,真正的内涵是经笔画出来的东西。因为你有多少的想法,在落笔的时候,你的感情就落在笔尖上了。当你移动笔尖的时候心里的澎湃、热情都在笔的运行中表现了出来。你用力下笔,用力收笔表达的是刚气的、粗壮有力的。轻轻地下去、重重的运行、轻轻地收笔,整个过程是有韵律的。我们公司这些年轻设计师还是要训练他们手绘的,要求他们有很好的手绘技巧。电脑只能帮你完成设计,不能帮你创作设计,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所以我经常告诉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一定要自己去画图,才能体会到你的精神在哪里。

  做设计不见得每个设计都是成功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也做了许多可能是失败的设计。没有跌到谷底就不会知道跌到谷底的痛苦,然后力争上游去修正自己的做法,才能达到今天比较成熟的设计构想。我常说要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不然进步是有限的。以前我就曾跌到过谷底,这一路爬上来是辛苦的,可是我会把我的经验告诉给设计师,告诉他怎样做比较容易成功,让他们缩短这段时间。其实这是有捷径的,很多人说设计是随意的创作,这一点不错,但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寻找一条捷径道路,这是可以办到的。刚才提到要多收集文献,多参加研讨会,在一个很好的师傅的引导下,三年的功力可能就不得了了。如果跟错了师傅,十年也有可能出不来,这就是机会。

  做设计工作的都是等待机会,等待一个没有预算设限的机会,好让我们充分的发挥。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是做一个优秀作品,金钱放到第二位。如果做这个东西就马上想着富有,那么这个案子对你只是一时的富有,可能它会带来很多负面的结果。好比你要很快完成这个工作计划,三个月完成,而一步步去做要六个月,除非你有一个非常不得了的手法,否则不是偷工就是减料,结果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就会影响到业主对你的看法。所以要踏踏实实去做、去了解、去投入热情、投入专业。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让设计师发挥他的想法,这就是他所期待的,这也是学习的过程。如果说你的工作态度是正面的,相信你做出的成果,虽然不好但不会太差。如果你是想短时间获利,那你投入的可能太现实了,你对它没有感情,做出的作品不会回馈给你的。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概念。

  我在教训练课程的时候,会把这些概念带给大家。多做一个设计不会带来富有,少做这个设计也不会穷困一辈子。所以这样来看,是不是很专心、很热情的付出你的爱去做好这个设计很重要。哪怕只是设计一张桌子,都要投入感情。桌子会给你结构的概念、给你材质的表现、给你使用上的功能的表现,回馈给你很多可参考的资料。设计了一张桌子起码得到了十多个正面的信息,那你为什么不好好设计一张桌子,更何况是一个大房子,所以这是很容易去理解的概念。

苏金玲:杨老师,多次听到您讲绿建筑这个概念,您对它是如何理解的?

杨志熙:绿建筑的中文意思是把绿放在第一位。绿色代表大自然,大自然的基本是阳光、空气和水,这里面包含两个生命体,一个植物一个动物。如果生态平衡,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生活是永续的。把绿色的概念放到我们的居住空间里,就是要把自然的环境引用到我们的居所里。比如要适当的开窗增加照明。如果长时期生活在人工照明的环境中是不舒服的,对心理和身体的影响其实都不是正面的。人需要大自然的光源,人不是穴居的动物,地面上活动的动物都需要阳光,人也是脱离不了的。空气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氧,人的精神就没有办法集中,记忆力会衰退,血液循环会降低。水,水本身也带氧,水可以增加血液循环,用新陈代谢的方式把一些不良的物质排出体外,这就是水的基本概念。阳光、空气、水就是绿建筑的基本精神。如果这三样东西我们都没能把它们有效的运用出来,对人的生活就比较不健康。

  在台湾,绿建筑有它的指标,行政部门有很多的要求。好比阳光过度要进行遮阳的处理,阳光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要采用节能玻璃。屋顶不能浪费阳光,太阳能光电板能吸收阳光产生电能,把它转换成自给自足的能源,至少可以满足这一栋建筑使用。因为火力发电或水力发电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耗能。如果一个建筑电力上可以自给自足,这就满足了绿建筑的基本概念。如果居家设备是需要大量能源,冷气暖气产生大量的能源需求就不好。另外就是通风,如果建筑物里的通风是好的,我们呼吸的是新鲜的空气。现在一般的大楼里的空调就是把原来的室内空气,经过循环冷却后再释放到这个空间里来,让我们觉得舒适而已,可是氧气的需求量是不足的。如果能让室外的空气进入到室内,不需要耗电设备把空气引入室内,那就是节能,对人体来说也健康。所以不管是阳光、空气还是饮水都很重要。台湾的水质没能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需要一些过滤设备。如果地球没有很多污染,水质成分是很纯净的。以前老祖先也没有过滤设备,我们小时候也可以到处喝水。现在不行了,河水的颜色都变了。这几年中,台湾做了许多河川的整治,把上游的污染源阻隔掉,花了不少费用。

  最好的生态要求把这些基本的元素,带入到室内的生活空间,这就是绿建筑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目前也只能在某些项目上实现,没有办法达到100%,做到100%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这些空间规划的先驱工作者,要谨守这个岗位,才能真正把绿建筑发挥到最佳状态,我想这是一个使命吧。

 

苏金玲:谢谢,讲得真好。设计师非常重要,把您的理念传递给其他人,是非常好的事情。

杨志熙:我也希望是这样,大家共同努力的空间还很大。我在推广每个案子时都会告诉业主,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材料。木材是可以永续的,百年后它还是木材,有时它的价值比黄金还贵。木材才是真正保值的,它和我们的生命有关。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生活,健康的生活不代表金钱的富有,是心理的富有,那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苏金玲:.感谢您把宝贵的经验与我们分享,敬佩您能从设计的角度考虑到社会的生态环境责任,非常感谢!

 

责任编辑:iwcs24C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