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东北林业大学葛明裕教授

13,192

嘉宾简介:葛明裕教授,江苏南京人,1913年生,1935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森林系,留任助教、讲师。1942年8月,晋升为副教授,当时年仅28岁。1948年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51年初放弃了继续在美攻读博士学位的良机,毅然回国,投入到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中。回国后任浙江大学教授,1952年10月调往东北林学院,曾任林产工业系系主任、教授。是东北林业大学木材机械加工专业的创始人。

  葛明裕教授曾任中国木材工业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学会顾问、中国民主同盟黑龙江省委员会顾问、黑龙江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林业部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3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他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申请,从此,葛明裕教授成为我国第一位招收木材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导师。

  葛明裕教授主编了《木材加工化学》、《木材改性工艺学》等研究生教材,参加了全国林业高等院校统编教材《木材学》的编写工作,主审了《木质材料的界面特性与无胶胶全技术》书。

  葛明裕教授长期从事木材保护与改性、木材加工化学、木材化学识别、木材石蜡油真空干燥、防火涂料、木材酸碱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其中《加热法制造木塑复合材的研究》在《林业科学》刊出后,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曾来函索取;《木材的热分解机理》、《光对纸的老化作用的研究》等论文分别被收入国际第31届和32届木素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在国内首先将马来反应用于木材化学识别,对于判别处于木片、碎屑、木粉、纤维、桨料状态时的木材类别,具有重要意义;他对“石蜡油木材真空干燥方法”的研究,1965年被列入国家科委成果公报中产;他首次将“缓冲容量”概念引入木材科学研究领域和木材加工化学教材之中,并为木材胶合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素材提供:刘镇波
特别鸣谢: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系


文字整理:

一、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1983年国务学位委员会批准葛明裕教授为我国第一位木材机械加工专业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无私奉献,甘当人梯,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木材学博士生。他培养的博士生均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木材学专家,都为我国的木材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葛明裕教授还为兄弟林业院校培养了专业教师,这些专业教师也均已成为各单位的学术骨干。

  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优异的科研成果,他离开自己的亲人和家乡,置身一人来哈尔滨亲自为研究生开新廛和指导实验,精研学问,默默奉献。

  葛明裕教授坚持改革,勇于探索,破除传统观念,打破常规前进,他思想活跃,观念开拓。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研究广度与深度的延伸,各学科正在相互融合,并且向更深的层次进军,这样,任何一个科学家不可能具备一批科学家所具备的知识,因此葛老主张浓化学风,加强学术交流,他引用肖伯纳的名言教诲中青年教师: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将各有两种思想”。葛老是木材学科的带头人,但他从不满足于木材科学的本身,而是结识各行的专家,广交各方朋友,讨论和研究与木材科学交叉的外向问题,他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言指点,可能顿悟。”

  多年来,他访过森林生态、森林保护、植物学、色度学、数理统计及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专家,并邀请部分专家为他的博士研究生做专题讲座。这种跨学科的交流和学习,对提高木材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充实木材科学文库产生有可估量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才堪为师表”。葛明裕教授对教师非常严格。他要求新毕业的教师继续学习基础和专业知道,挤时间到实验室里去工作;他要求主讲教师提高外文专业书刋的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要将木材加工技术的新进展和木材科学的研究动态及时介绍给学生。

二、心系国家木材科学事业的发展

  在人的一生中,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学习的知识是无限的。要在有限的生命进程中,尽可能多地学到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最大了限度地提高自己从事苦命和建设的本领。对此,葛明裕教授有确切的理解,他说:“我的岁月虽是老了,但学习知识对我永远不老,我要活到老,学到老”。长期以来,他争分夺秒,勤奋学习,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葛老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资料,洞察世界上最新的研究动态,因此视野开阔,知识渊深。在此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这些资料他从不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毫无保留地送给他的研究生和木材学科有关的教师,供他们选题和立项时参考,使他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开展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取得可喜的科研成果。他也常常勉励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读书要有恒,要坚持不懈,要一点一滴积累。

  葛明裕教授具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胸怀,识大体,顾大局,热忱无私的关心和支持中国木材科学的建设和发展。经多方努力,89年成立了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学会,按照葛老的人望和声望,应该出任该学会的理事长,但他坚决不肯,他说:“让出名额给后来人,只有他们上去了,我们学会才有后劲,才有发展”。最后与会代表一致推举葛明裕教授为木材科学学会顾问,葛老经常关心学会的建设,就如何提高木材科学的研究水平,如何使学会具有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团结全国同仁,为振兴中国的木材科学作出积极贡献等问题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

  葛明裕教授从事林业高等教育近七十载,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每逢教师节来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工作在不同岗位上的弟子们的贺信,常常使葛老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三、爱国爱校,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葛老退休之后,从来也没有闲适地休息,他一直在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关心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并经常为市政的发展、为学校的建设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他曾提议在江北修建音乐长廊,播放“松花江上”等革命历史歌曲,让新一代的孩子们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他曾建议修建“八女投江”塑像,让人们永远缅怀烈士的英魂。在木材科学专业发展方面,更是经常向他的学生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建议,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下面向大家展示的是葛老前些日子对东北林业大学校庆的一些建议,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人家对学校的切切深情。

  1. 回顾学校的建立
  
  东林的成立开始了一个全面的高等林业教育系统,现在的林学系与过去林学系基本相同,树木学,造林学,测树学等等。另外,首建“木材机械加工专业”,“采伐运输”等,就是把树木(树木学,测树学)造林和经营森林经理等等扩大了,到采伐,运输,以及加工。以简单图解可以描述为:林学-采伐运输-产品加工(木材机械加工)。

  2. 东林的现在
  
  现在除了以林为主外,我们把林里的饲养动物也包括了,我校有野生动物系。师范学院为林区培养中学教师。

  3. 对以后的展望
  
  可以在报纸上宣传一番,以“大地生态”为着眼点,因为大地生态问题要全民动员,不是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问题(当然具体负责要由某一部门)所以我们提出下列建议:

  (1)、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

  现仅以外语为例说明,加强第一外国语(英语)的教学。从一年级直到毕业。
  第一年:一般高校英语,同时注意英文文法;第二年:林业英语;第三年:专业英语,例如树木方面,植物学;第四年:专业英语,侧重专业的某些方面,例如植物造林,经营。

  (2)、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拟建立研究生院。现在要责令研究生部打听:综合性大学以外某些专业性的大学,如矿业大学,水利大学等等的研究生院的成立条件。
  
  扩大和提高学校的作用,知名度和影响。

四、结束语

  高尔基名言:“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从教近七十年以来,葛老以创造性的工作业绩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那金子般的岁月,谱写了闪光的篇章,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合格共产党员的风采!

  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研讨会期间本网对葛老做了短暂的采访,内容如下:

1. 问:请谈谈您的赴美留学经历?

答:
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有一个林学系,其中有木材利用的课程。在美国的大学里很少有木材科学专业,但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正好就有林产工业学院,它包括采伐、木材加工等木材专业,且比较全面。其实美国的林学系和我们国家现在的林学系是差不多的。以前,那也有很多中国学生,比如北京林学院、林科院、南林、中南林的学生。我当时去美国等于说是自费留学,但却是受到了国家的资助,是国家承担费用。而且,我在学校里还常获得各类奖学金,同时,我住在大学附近的私人住宅里,所以我在美国的生活情况还不错。在美国搞学术研究时,我觉得并不算辛苦,因为大学里所设的课程非常规范,课程都安排在上午,下午没课,自学的时间就比较充裕。


2. 问:您回国后的工作经历是怎样的?

答:我回来后就开了木材专业课,这个专业开设在我国是头一次,然后又为课程写了讲议。这也为我后来写《木材改性工艺学》打下了基础。一开始我们开的是木材系的基础课,如木材物理、木材生物、木材化学等。但是到了第二年,当时负责政治工作的老师就走了,我就承担了政治工作。因为我是专业负责人,其他还有两位老师,他们也是林学系毕业的,我们三人资格比较老一些,剩下的就是刚毕业一年两年的年轻人,由于这两位老先生当时有一些矛盾,其他人又比较年轻一些,因此我就“被迫”负责政治工作,所以政治方面的课程我也得开。说实话,我不喜欢搞政治,我只喜欢搞学术。再后来,我还负责开了《木材防腐》、《材料学》等课程,这也是因为老师走了的缘故。我带头一批研究生的时候,就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开了《木材改性》课程,这也为我后来写《木材改性工艺学》作好了准备。

  本文字内容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iwcs24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