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木文化学会郯城木旋玩具调研圆满结束

164

  2012年7月26日,国际木文化学会木文化之旅团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的樊埝村,对樊埝村木旋玩具的历史起源、木旋原料、玩具种类、木旋玩具对樊埝村百姓生活的影响进行调研,并对木旋玩具的代表性人物进行采访。

  郯城木旋玩具历史悠久,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自创始以来,一直以樊埝村为中心,代代相传。樊埝村的木旋玩具于2006年12月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调研小组首先来到了樊森的木制品加工厂,采访了加工厂经理樊森和村副书记樊修远。樊森介绍了木旋玩具产业面临的问题和传统木旋玩具的创新形式。樊修远副书记介绍了木旋玩具的历史起源、木材原料以及樊埝村木旋玩具的加工现状等。加工厂负责人杨奉波师傅带领调研小组参观了木制品加工厂,在工厂里给我们演示了木柄把的加工过程,并对每道工序进行讲解。

  随后,调研小组采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樊继美,樊师傅介绍了传统木旋玩具的种类,包括哗啦棒槌、虎头棒槌、燕车、小人车、击鼓车等,并展示了他收藏的各种木旋玩具,樊师傅还珍藏一个古老的脚踏式木旋车,并演示了木旋车的操作方法。

  木旋玩具的材料多是采用当地产的杨树、柳树,做成的玩具,形象生动,惹人喜爱。如今,传统木旋玩具的种类越来越少,原来村里的木旋玩具有一两百种,如今能做出来的也就十几种而已。“家家旋车响,户户彩绘忙”的情景已不再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保护木旋玩具的传承,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努力。


文字:iwcsLKZ/SJL
摄影:iwcsXZF
责任编辑:iwcs2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