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儒风——曲阜楷木雕调研

219

  2012年7月27日,国际木文化学会木文化之旅团队来到山东省曲阜市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阜楷木雕的文化进行调研。

  调研小组来到御书房,有幸采访了孔子七十四代孙女,孔繁蕊,她介绍了曲阜楷木雕的历史起源、木材原料、雕刻手法以及创新形式等。随后,带领调研小组参观了楷木雕工作室以及造型各异、精美绝伦的楷木雕作品。

  曲阜楷木雕选用的是孔林生长珍稀木种楷树,俗称黄连木,木质坚实柔韧,有着细腻的纹理和独特的质感,因呈金黄色,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它为“软黄金”,一般生长50年以上才能用于雕刻。相传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子贡感念师恩,守墓6年,并从外地移来奇木植于墓旁,日久成林,后人视子贡为尊师敬长的楷模,于是将栽植的树木称作楷(今念jiē)树。子贡守墓期间用楷木雕刻了孔子及其夫人坐像,这就是楷木雕刻的最早发端,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子雕像。

  楷木雕代表性作品的艺术表现有蕴涵传统吉祥福禄的如意、寿杖、孔子像等,楷雕艺术的第五代传人孔繁彪和孔繁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刀具和技法,除楷木外,山楷木、黄杨等木材都可以用来作为楷雕的原料,上百种新的艺术形象使孔门楷雕得以发扬光大。

文字:iwcsLKZ/SJL
摄影:iwcsXZF
责任编辑:iwcs2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