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维利奇卡盐矿——在木材的庇护和引领下追寻

136

       波兰维利奇卡盐矿,从13世纪起开采,地下共有9层,隧道245公里,议事、集会和祈祷用的洞室共有2391间,是欧洲最古老最庞大的盐矿之一。1978年维利奇卡盐矿第一批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波兰国家级古迹,每年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的人们到此一游。今天当我们以木材人的视角走进这一地下迷宫,盐矿的神秘之处不仅仅在于领略古老的地下奇观和盐的瑰丽世界,更在于,无处不在的木头庇护和引领着人们去追寻当年盐矿工人的脚步,感受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勤劳与智慧。

       新石器时期,人类已经学会把维利奇卡地区盐池中的水份通过蒸发获取盐巴。到中世纪,巨大的盐石在盐井中阻挡了人们对盐的获取,人们便开始向深处,向更深处开采以获得无价之宝的盐资源。每向前一步,伴随矿工脚步前行的就是一根根木柱,一块块木板,由此诞生了隧道,诞生了地下祈祷室。

       顺着狭小的电梯进入盐矿地下一层,此处井深大约在地下64米,你能看到的除了矿道就是满眼的木头了。一根根木柱排列整齐支撑着隧道,后面的木板护着隧道的井墙。为什么选用木头呢?因为木材的纤维在盐矿中慢慢地吸收井道的湿气,经过数百年光阴的浸润,木材的内部细胞已然全部充斥着矿盐成分,木柱和木板变得无比坚硬。井道中除了木柱之外,就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木门。众多的木门,使矿井犹如迷宫。这些木门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控制井道的通风系统,有效地隔绝了空气中细菌的传播,并使井道的空气富含微量元素。在这里深深地呼吸,清凉的感觉沁人心扉。这也是为什么在底下135米处建有波兰第一个底下疗养胜地。

   
       穿过一扇扇被称为“空气锁”的木门后,这里的一根根木柱被矿工刷上了白色涂料,第一是用来防火,第二是用来反射矿工身上小小矿灯的光亮。沿着矿道前行,一处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木构件映现在眼前。这是井下最古老的木构件,500多年来,巨大的原木在潮湿的环境里被充满矿盐的空气所浸润,已经深深地从里到外包裹着浓浓的盐,早已成为了最好的防火材料,这也使木材得到了最好的保存 。

       地下一层的第一件大型设备是一台木制绞盘车,载重量大约在400公斤,它是每层之间物资传输的重要工具。盐、木头、水,所有的必需品都是通过绞盘车的转动来完成的。通常由四个工人来操作,他们每完成一次运送就会在墙上的小木板上做一个小小的记号。绞盘车还安装了刹车杆,全部用木头制作。

       在盐矿内,水平方向的运输使用的都是木制器具,有木推车、圆木桶、木撬棍、木铲子,这些要全部靠矿工用人力进行推、拉、撬。小木推车被井下工人称做木狗,因为车轮和木轨道摩擦时发出的声响很像狗叫。纵向运输的升降车也是用木头制作的,18世纪时使用的原物仍在矿洞中供游客参观。靠这个升降机,每次2吨重的盐水或物品,在八匹马的转动下得以把地下和地面连接起来。这个木制升降系统一直延续使用到19世纪才被蒸汽升降系统取代。

       从地下一层到地下2层之间有27米的螺旋式楼梯,这27米的木制框架结构既科学又惊艳。在没有升降机之前,工人们每日要人力背扛35公斤左右的盐巴上下,时有事故发生,其辛酸可想而知。

       抽水机是盐矿中另一个主要设备,地下90米深处的这台抽水机,每日不断地用来提取盐水,否则盐矿会被盐水淹跨。抽水机的主要部分都是木制的。木制管道穿梭于木构件之间,传送盐水,所有楼梯全部用木材铺设了并加装了护栏。

       矿井下共有30个祈祷室,每间的祈祷室中的耶稣圣像都是专业雕刻师用木头雕刻。巨大的木头,用来作为整体人物雕刻,300多年来,这些木雕圣像依然完好如初。屋顶的大型吊扇也是木制的,配上晶莹的矿盐,熠熠生辉。

       矿井内巨大的宴会厅辅以木制装饰材料,可以用来举办盛大会议和歌舞晚宴,还配有商店、饭店以及WIFI,虽比不上地面宴会厅的豪华,但这里独特的魅力一点都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场所。

       如果说世界上有些地方会给人们带来想象、带来激情和愉悦,维利奇卡盐矿绝对是其中之一。维利奇卡盐矿让我们今天看到了一座如此不同凡响、充满了自然奇观和人文气息的地下迷宫。同时,更让我们了解到木材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文字:iwcs25SJL
图片摄影:iwcs25CDM/HYF, Jan Kurek, Tomasz
责任编辑:iwcss2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