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亮相,惊艳全球 ——中国团队在历届“世界木材日”的亮点展现

255

       一年一度的“世界木材日”系列庆祝活动可谓是人文、艺术、科学、教育、产业交织交融的木文化盛宴。过去五届活动中,吸引来自全球上百个国家与木相关的学者、艺术家、民俗匠师、音乐家、学生及相关行业人士热烈回应与参与,齐聚同一平台,呈现百花齐放共争艳的木文化魅力。在历届“世界木材日”的大舞台上,都有中国团队的身影,凭借令人惊艳的技艺与创意精彩亮相,为庆祝活动增添别样光彩。

国际木雕现场创作·不忘初心

       “国际木雕艺术家木雕现场创作与展示”是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的重大项目之一。从2013年首办“非洲木雕现场创作与展示”至今,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发展到2016年,有来自全球七十多国家和地区近百人参加该项目;2017年,参加的木雕匠师已达70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也增长到120多位。历年来,在众多创作人员中,中国木雕艺术家始终保持朴实内敛,用精湛技艺和娴熟工法,不忘初心地向世人展示中国的木雕艺术与文化。

       2013世界木材日非洲木雕表演赛,吸引来自非洲包括坦桑尼亚在内的25个国家、55位艺师参赛。国际木文化学会同时邀请中国、印度、美国、意大利木雕艺术家在现场创作与交流。亚太地区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和中国乐清工艺美术师杨华春受邀前往,杨华春现场演示传统黄杨木雕的雕刻技艺和艺术呈现形式。

图1杨华春师傅展示黄杨木雕

       2014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在中国仙游举行,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313名代表受邀参会。国际木文化学会邀请了1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木雕师傅参加“中外木雕艺术家现场创作与展示”。作为东道主,受邀国内木雕师傅用友善和热情,欢迎国际木雕艺术家来到中国,彼此虽然语言不通,仍可凭借“木头”语言毫无障碍地交流,与会者一致认同也感受到,国际木文化学会为了交流平台的搭建与促成,付出艰辛的努力。


图2 2014世界木材日中国选手创作现场

       2015世界木材日活动中,除中国木雕艺术家吴尧辉、张红萍参加个人现场创作项目外,还有一支由陆挺丰、陆会勇、何泽兵、罗菊平、杨华春、章金飞和周扬7位中青年木雕艺术家组成的小组,以团队创作形式亮相。该团队成员发挥精湛技艺和团结合作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作品:“带着彩虹一起飞翔”。这件以“桥”为形式,寓意和平纽带的木艺品,融合中国风与国际元素,无论是创作过程还是最终的成品,吸引许多观众驻足,成了活动现场一道靓丽风景。

图3 2015中国创作团队部分成员与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Odunpazari市长合影

       “2016世界木材日国际木雕现场创作与展示”活动中,主题围绕 “自然与文化”,木雕师傅结合尼泊尔佛教渊源与地震后家园重建现状,通过现场创作表达对尼泊尔的美好祝愿。

       此次中国团队共创作出七件作品,其中,由吴尧辉领队,郑兴国、张红萍、章金飞、陈炉钢五位师傅集体创作的《回家》,作品厚重、大气又寓意鲜明而备受关注;大师林学善“变废为宝”的艺术作品《空》和《漫天法雨爱苍苍》更是观众争相合影的热门对象;周扬的《笑口常开》刻画布袋和尚喜庆欢乐,也深受欢迎。楼泉作品《唐风》和张红萍作品《2016我们在一起》,体现东方女性木雕师的细腻,作品韵味十足。

  
图4 作品《回家》与中国木雕团队成员

       与往年独立创作形式不同,2017世界木材日首次尝试小组合作形式,以3至4人为一组,同在一块木板上雕刻。艺术家有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创作思维,对创作主题“根源”有着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为了追求最终作品统一与融合,每位匠师必须挑战自我的雕刻技艺,并展现与团队其他成员的协调能力。

       受邀参加活动的四位国内木雕匠师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林学善和女儿林秀敏,中青年夫妻木雕匠师周扬、楼泉。他们分别与日本木雕匠师,还有在中国学艺的法国小伙组成两队。其中林学善、林秀敏与日本木雕匠师Masamichi_Nitani携手创作了作品:《悟》,体现中国佛文化“达摩悟禅”精神,并结合喜马拉雅山、日本富士山元素,突出空中枝,地下根,有山有水,大地根源。周扬、楼泉和法国小伙Guilhem Bouissou刻画“飞天”题材,体现了生命之美。作品《聆听·飞翔》,表达人们希望听到更多声音,获得更多关爱。


图5 林学善团队在创作               图6 周扬团队合创作品

木民俗展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木民俗与地方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世界木材日通过一系列展示、表演及互动,让观众在惊叹世界各地与木相关古老技艺的同时,深入体会技艺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感受各国风土人情。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尽管有些古老技艺面临失传,但木材在人类文明演化进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展示,也提醒大家要感恩木材,合理有效利用木材。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逾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活字印刷、木拱廊桥建造以及各种民间制作技艺,无不体现古老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印证了越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就越容易受全球瞩目,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沉淀千年的艺术瑰宝,能感染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推广这种技艺或者藉艺术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历届世界木材日木民俗展示活动中,国际木文化学会先后邀请中国的活字印刷、木版年画、软木画、木偶头雕刻、傩面具、树皮衣制作、传统木作建筑营造技艺、木拱廊桥营造技艺、长白山森林号子等三十多项民俗项目,其中活字印刷术于2014至2017连续4年受邀参展,在历届世界木材日的舞台上展现中国古老的木文明。参展的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非常珍惜这个国际交流与展示机会,全力以赴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技艺。

         图7 郭海峰向埃市市长(右三)及民众展示抖空竹艺术               图8 季天渊老师(右四)向当地的小朋友展示泰顺提线木偶

图9金松群老师(左一)向埃市市长(右一)一行介绍中国的梳篦文化  图10邹建宁(右二)、邹福宁(左一)兄弟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2017世界木材日木民俗工坊,一共涵盖16个项目,来自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的25位嘉宾参与其中。中国代表除邹建宁展示中国古老技艺活字印刷术外,来自中国艺雕之都福建仙游怀古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志权带来了高扶手南官帽椅、丝翎檀雕三联屏和云纹牙平头案三件作品摆件现场展示中国传统家具的文化特色。这些作品选用优质材料手工精制而成,结构上均为可拆装榫卯连接。局部采用传统木雕工艺,立体化呈现了中国传统家具的精细、飘逸和灵动,可谓“工写相谐、收放有度,气韵生动、诗意盎然”。林志权先生还精心准备了鲁班锁以及燕尾榫、插肩榫和夹头榫等可拆卸的小件木作艺品参与展示和互动。中国古人的智慧以及中国家具文化的博大精深令现场观众赞叹不止。


图11 林志权先生演示榫卯拆装技艺

       中国功夫扬名海外,咏春武术中必修的木人桩和六点半棍两件器械也在2017民俗木工坊现场亮相。受邀演示的是咏春宗师叶问大弟子黄淳梁第二代传人,北京咏春拳学总会会长王志鹏,他自幼习武,在国内外武术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所谓“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为防技艺生疏,咏春弟子常以木制类似人形的木人桩做为对手进行操练,王师傅熟练桩法108式,精湛拳艺打得虎虎生风令人赞叹,吸引不少功夫爱好者围观与讨教。他与西岸咏春武馆的Bryan Talbot切磋六点半棍法更引来阵阵欢呼和喝彩!


图12 木人桩、六点半棍法演示

木音乐表演·音乐是世界的语言

       木材应用广泛,乐器制作也离不开木材。木材特有的声学、环境学效应赋予不同乐器优美的旋律和音色。国际木文化学会不遗余力挖掘异国特色的木制乐器,在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期间,通过音乐家专业娴熟的演奏,呈现精彩夺目又动人心弦的木音乐盛会。

       2015世界木材日木音乐会项目,共有来自18个国家50多位代表参加,包括代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7位演奏家,分别是来自浙江温州的琵琶演奏家林瑶和来自内蒙古的蒙古利亚女子呼麦组合(成员有查娜、图娜拉、朝勒孟格日勒、斯琴毕力格、苏尔格和娜仁高娃)。

  
                                                                                      图13琵琶演奏和呼麦组合                             

       2016世界木材日,国际木文化学会又邀请中国新一代打击乐演奏家王申携助手高晨旭以及中国民乐组合:“乐己”(成员有郭小琴、唐珞、徐菲菲、何静、黄立勤)代表中国参加木音乐会,亮相开幕式、闭幕式以及专场音乐会,并参加展演活动。他们安排马林巴演奏,二胡、古筝、琵琶、 笙、古琴等中国传统乐器合奏等精彩节目,现场观众反响热烈。

 
图14 “乐己”组合和马林巴组合

大型合作项目·跨越文化的团队协作

       大型合作项目是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的前期项目,每年三月上旬,受邀参加活动近二十位国际木雕艺术家在项目策划人带领下,携手展开一场跨越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团队协作,共同创作一件大型木雕,做为世界木材日的开幕献礼。

       大型合作项目于2014年首次开展,来自中国的毛关福、王国华、项松云、郭东、甘建军、麻欣华、罗菊平、王海波8人和10位国外木雕匠师组成大型合创团队。创作两扇象征和谐的中外大门。2015年和2016年,王国华和王海波两位师傅分别代表中国参加在土耳其和尼泊尔举办的同一项目。

 
图15 2014(左)和2015(右)合创作品

国际青年木家具制作·学以致用

       国际青年木家具制作邀请赛是从全球木材加工相关专业的大专、高职院校学生中选拨手工技术操作娴熟,设计新颖的木工爱好者或专业选手,在同一个平台竞技,同时相互交流、学习。历年选拨中,来自安徽休宁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学生李涅同、吴忌、徐长军先后代表中国参加该项目。作为专业工匠,他们展现出娴熟技术和精细做工,深得裁判赞赏。


图16:上图中间:李涅 左下图:吴忌 右下图:徐长军

木旋技艺表演·旋转的艺术

       历届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中,木旋艺术家的现场技艺秀,总是吸引无数观众驻足。木材在车床带动下,木旋艺术家手拿着钻刀,将一块块的原木,瞬间变成精美的艺术品或可爱的玩具。随着科技发展,机械、电动车床被发明出来,代替了兽力或人力,然而很多木旋艺术家均认为,中国河北沙窝木旋以双脚轮流踩踏驱动的人力车床,是值得参照的溯源对象。2014年和2017年,河北沙窝木旋所用的百年传统车床两次被搬上世界木材日舞台,沙窝木旋技艺传承人程金庆、李家芳以及李学民,即使在操作现代车床的世界木旋艺术家面前也毫不逊色,娴熟展示用古老车床制作擀面棍、玩具和套旋木碗的技艺。虽然传统车床旋出的作品没有现代车床来得精致,但沙窝传统木碗套旋技艺,一样博得现场观众和同行艺术家大力称赞和认可,因为这种技艺能将木材资源利用最大化。演示中,吸引来不少跃跃欲试的观众和同行,争着体验先民留下的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图17 2017世界木材日沙窝传统木旋技艺演示现场

       此外,世界木材日研讨会项目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笑梅、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赵广杰、教师殷炜达,还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进等代表国内专家受邀参会或为大会主题发言。北京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冠申请的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沉木艺术研究”获世界木材日基金会2016至2017年度资助,并在2017世界木材日研讨会上,针对该项目研究进展做专题报告。

图18 2015土耳其世界木材日研讨会合影

       历届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队伍中,还有一批来自林木业相关科研、教育、产业、协会的特邀嘉宾。例如亚太地区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和高公博两人,曾受邀作为活动艺术指导;来自日本熊本大学的中国籍教授杨萍,以及来自江苏省“精细木作工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金荣多次出席受邀担任木工比赛裁判;来自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主任吴盛富以及传统木制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纪亮、福建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会长张镜泉,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以及来自山东阳谷县状元红文化家具有限公司,同时也是省级非遗阳谷木雕传承人的王传成等代表应邀参会,与各国代表欢聚一堂,感受独一无二的木文化盛会。


图19 2016尼泊尔世界木材日植树现场合影

        “2013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为木文化推广奠下美好而成功的开始,后续四年也持续不断将这种美好的感觉延续,这是国际木文化学会和广大热心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与会者都希望,众人可以齐心合力持续经营“世界木材日”这个美好又意义深远的木文化平台,一起在此快乐地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木材、使用木材、享受和欣赏木材。

责任编辑:iwcs2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