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家”,传承 “名作”——记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调研活动

102

       2017年7月31日,国际木文化学会调研小组一行来到位于北京琉璃厂西街的拥有百年辉煌的荣宝斋,对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开展了学习调研活动。

        “水印”即为水墨印刷,区别于油墨印刷。1896年,荣宝斋开始自刻、自印笺纸,这是其木版水印技艺之始。1945年,荣宝斋成功试印张大千的《敦煌供养人》,开始了承继古老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旅。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荣宝斋开始以此复制齐白石、徐悲鸿等当代名家画作,以及《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清明上河图》等古画精品,将传统的饾版印刷术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并将这门技艺提炼为通俗易懂的“木版水印”一词。2006年,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来到制作车间,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赵慧萍女士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木版水印技艺的工艺流程。每一件作品都是根据原作笔迹的粗细、曲直、枯润、刚柔以及深浅浓淡变化进行分版勾摹,而后雕刻成若干版块,再对照原作由浅入深,依次叠印而成。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勾描,雕刻,印制这三道工序需要承前启后、相互依托、分毫不差,再加上其所用纸、墨、色等原料均与原作相同,以及荣宝斋数十年的复制经验和精湛技艺,才能精准地还原和体现原作的面貌及神韵。

        勾描是木版水印的基础。国家级传承人、二级美术师肖刚先生从事勾描工作近四十年,他对我们说,在勾描的过程中必须百分之百忠实于原作,同时还要把作品的笔墨情趣如实反映出来。

        高级木雕技师路民先生将雁皮纸画稿粘在木版上,开始“操刀如笔”进行雕刻。他说:“我要通过我的雕刻将原作线条的转折、顿挫如实地反映在木版上,不能有丝毫的‘创作’之心” 。

        走进水印工作间,烟雾缭绕,抬头一看,上方布置着许多加湿管道。赵慧萍女士向我们介绍,加湿工作非常重要,这样才可以使得每次印制的颜色自然的结合。

        目前水印中心规模已达到50余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人;北京市市级传承人1人;首席技师1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3人;技术小能手1人。在这一批骨干力量当中有累积三十余年丰富经验的大师,也有睿智勤谨的技师。

        每着手印制一部作品,各环节的工作人员都会在一起研究画作,每一个笔触、每一个色彩,反复推敲、细心体会。在这里,口传心授的传承之道和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赵慧萍女士向我们介绍,目前木版水印画作的市场前景很好,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的完成工作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到传承技艺的行列中。

        我们由衷地期望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的传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为木版水印爱好者和广大书画爱好者们带来更多出色的木版水印佳作。

责任编辑:iwcs24Z/L